成语的故事15篇
成语的故事1【螳臂当车的典故出处】(战国)庄周《庄子·人间世》。
【螳臂当车的典故释义】臂:螳螂的前腿;当:阻挡。螳螂举起前腿企图阻挡车子前进。比喻不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,去做办不到的事情,必然招致失败。
【螳臂当车的历史典故】
一天,庄子乘着马车到友人家办事。马车在笔直的大道上奔驰着,庄子坐在车上想着自己的心事。
突然间,他发现前面不远处,有一只虫子在道路中央蠕动。庄子怕车轮碾压了虫子,叫车夫停住马车,让虫子先过去。可是,马车停住后,好长时间了也没有动。庄子问车夫怎么回事,车夫回答说:“一只螳螂挡在车轮前,尚不肯离开。”
庄子一听这话,觉得很奇怪,于是下车看个究竟。庄子来到车轮前一看,只见一只大螳螂正奋力地举起两条前腿,想要阻挡车轮的前进。一只虫子要比车轮小很多,螳螂虽然在昆虫中算是比较厉害的,但它的身体仍然很小,它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根本阻挡不了车子前行,结果只能是被车轮辗得粉身碎骨。
庄子想到这里,不由得感慨道:“可怜的螳螂,你以为你举起前腿就可以挡住前进的车轮吗?螳臂是挡不住车子前进的。”
【成长心语】
如今,“螳臂当车”已经成了匹夫之勇的代名词,成了不自量力的典型代表。但是,我们无法忽略这只螳螂的勇气,它背后一定有它坚定的信仰支撑,唯此,它才会显示出如此的勇敢。面对苦难、逆境,我们也应该有螳螂一样的勇气和魄力,只有我们身体力行,做完一件事情,结果的好坏,能力的高低,才会见分晓。谁说不自量力不需要勇气?我们勇敢地迈出了一步,那一步也许很小,但是却能让我们看清自己,那一步也许微不足道,但是也同样需要勇气!
成语的故事2【迎刃而解的故事】
杜预是魏晋之际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。他是曹魏尚书仆射杜畿之孙,幽州刺史杜恕之子。杜预学问广博,通晓历代兴亡成败之理,常道:立德,我难以达到;立功立言,我有可能达到。最初,其父与司马懿不和,结果被关在监牢中死去,杜预久久不能入仕。
司马懿、司马师死后,司马昭承袭其父兄之位,杜预娶了司马昭之妹高陆公主为妻,被任为尚书郎,继承其祖父的爵位丰乐亭侯。在职四年后,进入司马昭的相府中担任军事幕僚,参与了曹魏灭蜀的军事行动,因功增加封邑一千一百五十户。曾经做过镇南大将军、荆州总督等高官。
他做镇南大将军的时候,曾带兵攻打吴国,不到十天就占领了吴国的许多重要城池。他觉得吴国军队的战斗力很差,就率兵趁胜追击。
正在此时,有人认为吴国实力雄厚,就出来劝阻他:吴国建国多年了,国力积蓄得很厚实,不可能一下子就被打跨。现在又是夏季,天气炎热,我们晋国的士兵从小就生活在北方,对南方的气候条件很不适应,与他们作战对我们很不利。我劝你还是趁早收兵,等夏天过去天气凉爽后,再考虑攻打吴国吧。
杜预听他说完后,考虑了一会儿,说:今兵威已振,譬如破竹,数节之后,皆迎刃而解。意思是说,现在我军连胜数仗,士气非常旺盛。而吴国则连败数仗,军队的士气非常低落。我们这种士气旺盛的军队,去打败那些士气低落的军队,其形势就如同用锋利的刀子劈竹子一样,只要把竹子的前几节劈开了,后面的几节,将刀放在竹子中,就会一下子破开。我们只要乘胜追击,一定会扩大战果,彻底打跨吴国。
于是,杜预就带领晋军大举进攻,结果真如他所说,很快就把吴国灭掉了,从而实现了全国的统一。杜预还朝,被封为当阳县侯,封邑增加到九千六百户。武帝仍命杜预镇守江南,杜预在这里兴修水利,兴办学校,造福一方,百姓亲切地称他为杜父。杜预虽然公务繁忙,但无论在朝中为官,还是担任将帅,都不忘记治学,他撰写了《春秋左氏经传集解》等著述,是当时《左传》研究的集大成者。
《晋书·杜预传》
【迎刃而解的意思】
把竹子劈开口,下面的一段竹子就迎着刀刃裂开了。比喻主要问题解决了,其他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。
【活学活用】只要这位教士到场,任你事情如何棘手,亦无不迎刃而解的。(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十四回)
【妙语点拨】杜预乘胜追击灭吴的史实启示我们,不管做什么事情,都要相信自己。只有坚定信心,才能把事情做成功。再者,杜预虽然生长在官宦人家,但不是那种只知贪图享乐的纨袴子弟,而是从小就博览群书,勤于著述,为日后立业报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一个人没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是贫困还是富有,但却完全可以通过努力学习知识与才艺,常怀律己之心,把握自己的未来。记住:未来如何决定全在自己,其他人不过是从旁提供意见和帮助。
【迎刃而解的近义词】
势不可当
【迎刃而解的反义词】
强弩之末
成语的故事3【成语】反求诸己
【拼音】fǎn qiu zhū jǐ
【解释】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,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,并努力加以改正。
【近义词】引咎自责、反躬自问、严于律己、闭门思过、反躬自省
【反义词】怨天尤人、怨天怨地、苛求于人
【出处】《孟子;公孙丑章句上》:仁者如射.射者正己而后发,发而不中,不怨胜己者,反求诸己而已矣。《孟子;离娄章句上》: 行有不得者,皆反求诸己,其身正而天下归之。
【典故】相传四千多年前,正是历史上的夏朝,当时的.君王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禹。有一次,诸侯有扈氏起兵入侵,夏禹派伯启前去迎击,结果伯启战败。部下们很不甘心,一致要求再打一次仗。伯启说﹕不必再战了。我的兵马、地盘都不小,结果反倒还吃了败战,可见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,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缘故。所以我得先检讨我自己,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。从此,伯启发愤图强,每天天刚亮就起来工作,生活简朴,爱民如子,尊重有品德的人。这样经过了一年,有扈氏知道后,不但不敢来侵犯,反而心甘情愿的降服归顺了。
成语的故事4大家都听说坐井观天这个成语吧,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新编的坐井观天。
自从青蛙和小鸟聊过天,听小鸟说外面的天地很大,心里半信半疑,直到有一天,那只鸟又落到井边喝水,青蛙忍不住问道,“小鸟小鸟,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美,是真的吗?”,小鸟翻翻白眼,没好气的嗯了一声。青蛙就跃跃欲试的说,“要不我出去,你带我去看看好吗?”小鸟说,“没问题!”于是,青蛙离开了曾经自豪的井底。
看到外面宽阔无边的天空,看到高高的大树,轻轻的小草,一栋栋房子,别提多兴奋了,小鸟责骄傲的说,“走吧,带你我常去的农夫家先美餐一顿。”到了农夫家,看到了那么多的美食,青蛙觉得外面的世界太美好了,自顾自的享受起来,正在这时,农夫回来了,看到了吃的肚子鼓鼓的肥青蛙,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,“哈哈……今天有肉吃啦!”青蛙听到农夫的话,吓了一大跳,刚想逃走,可农夫已把门和窗户关的一只蚊子也飞不出去,青 ……此处隐藏4164个字……
注释
1 张僧繇(yáo):南朝梁人,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。
2金陵:今江苏南京市。
3 每:常常,每每。
4 因:因此,就。
5 以为:认为。
6 须臾:一会儿。
7 诞:虚妄,荒唐。
8 皆:都,全都。
画龙点睛主人公简介
张僧繇(yóu ),梁武帝(萧衍)时期的名画家,南朝梁吴兴(今浙江湖州)人,生卒年不详。梁武帝天监(502年 - 519年)中为武陵王国侍郎、直秘阁知画事,历任右军将军、吴兴太守。擅写真、顼道人物,亦善画 龙 、鹰、花卉、山水等。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,时人称为超越前人的画家。梁武帝好佛,凡装饰佛寺,多命他画壁。所绘佛像,自成样式,被称为“张家样”,为雕塑者所楷模。张僧繇他的画活灵活现,画的东西跟真的一模一样。甚至有人说他画的动物真的能活起来。有一次,他到一个地方去游览,他兴趣来了,就在金陵安乐寺庙的墙壁上面画了四条龙,可是没有画眼睛。有人就问他:“你为什么不画龙的眼睛呢?”。他回答说:“眼睛是龙的精髓,只要画上眼睛,龙就会飞走的。”大家哈哈大笑起来,认为他是个疯子。没想到他提起画笔,运足了气力,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,立刻乌云滚滚而来,突然电闪雷鸣,两条蛟龙腾空而起,人们惊得目瞪口呆,全都傻了眼了。 于是后来“画龙点睛”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讲话或写文章画画时,一两句关键的话(画上关键的一两笔)会使它们立刻生动起来。
成语的故事12沧海桑田
桑田,农田。大海变成桑田,桑田变成大海。比喻世事变化很大。
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,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,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,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,就派使者去请。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,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,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。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。
成语的故事13【成语】以羊易牛
【注音】yǐ yang yi niu
【解释】易:更换。用羊来替换牛。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。
【出自】《孟子;梁惠王上》:王坐于堂上,有牵牛而过堂下者,曰:何可废也,以羊易之。
【成语故事】
孟子回答道:孔子的门徒没有谈论齐桓公、晋文公事情的,因此后世没有传下来,我也就没有听说过。一定要我讲的话,那就谈谈用仁德统一天下的道理好吗?宣王问:仁德怎样就可以统一天下呢?孟子回答道:爱抚百姓而统一天下,就没有谁能阻挡得住他。宣王问:像我这样的国君可以做到爱抚百姓吗?孟子说:可以。宣王问: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?孟子说:我在胡龁那里听讲过这样一件事:(有一次)大王坐在堂上,有个人牵着牛从堂下经过,大王见了,问:把牛牵到哪里去?(那人)回答说:要用它祭钟。大王说:放了它!我不忍心看它惊惧哆嗦的样子,像这么毫无罪过就被拉去杀掉。(那人)问:那么就不要祭钟了吗?大王说:怎么可以不要呢?用羊替代它!不知是否有这件事?宣王说:有这回事。孟子说:凭这样的心肠就足以统一天下啦!(用羊代牛祭钟)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出于吝啬,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忍心啊。宣王说:是这样,确实有这样议论的百姓。齐国虽然狭小,我怎么吝惜一条牛呢?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惊惧哆嗦的样子,毫无罪过就被拉去杀掉,所以才用羊去替代它的。孟子说:大王不要责怪百姓以为您吝啬。用小羊换下大牛,他们哪能理解您的做法?(因为)大王如果可怜牲畜无辜被杀,那么牛和羊有什么区别呢?宣王笑着说:这倒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?我并非吝惜钱财而以羊换牛啊。也难怪百姓要说我吝啬了。孟子说:没什么关系,这正是仁德的表现方式呢,(因为当时您只)看到了牛而没有看到羊啊。君子对于禽兽,看到它们活蹦欢跳的,就不忍心看见它们死去;听到它们哀叫悲鸣,就不忍心再吃它们的肉。正因为这样,君子要把厨房安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。
成语的故事14囫囵吞枣
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:“吃一点梨,对人的牙齿有好处,但是吃多了,会伤脾的;枣呢,正好与之相反,虽然可以健脾,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。”
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,想了想,说:“吃梨时,只嚼不咽,还会伤脾吗?吃枣时,我不嚼,一口吞下去,这不就可以保护牙齿了吗?”
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,就想开个玩笑:“你这不是囫囵吞下枣吗?”
周围在场的人都笑了。
读后:我们学习知识时不能囫囵吞枣,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清楚,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。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,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。
成语的故事15【汉字书写】:柳暗花明
【汉语注音】:liǔ àn huā míng
【成语出处】:宋.陆游《游西山村》诗:“莫笑农家腊酒浑,丰年留客足鸡豚。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
【成语语法】:联合式;作定语、宾语;含褒义。
【柳暗花明的意思】:指绿柳成阴,繁花似锦的景象。也比喻经过一番挫折以后,会出现新的大好局面,要满怀希望。多指由逆境转变为充满希望,前途光明的顺境。
【柳暗花明的近义词】:山清水秀、绝处逢生、美不胜收、花红柳绿、枯木逢春、豁然开朗;
【柳暗花明的反义词】:穷途末路、山穷水尽、走投无路;
【柳暗花明的故事】
南宋时期,有一位赫赫有名的爱国诗人陆游,当时他的诗满怀抗金情怀,很得孝宗的赏识。并且入朝当了军器少监,但是他生性耿直受到朝中投降派的百般排挤,不仅对他冷嘲热讽,还不断上书皇帝,诬陷他不务正业,终日赏花吟诗。皇帝最终听信谗言,将他罢免回乡。陆游气得怒发冲冠,他回到了故乡山阴,闲居三年,一直靠读书来打发日子。四月的一天,春光明媚,陆游独自一人外出游览西山,他顺着崎岖的山路往前走,翻过一山又一山,绕过一道又一道弯,一边走一边欣赏着醉人的春色。走着走着,他看前面似乎到了尽头,没有路了,可是拐一个弯,不远处处又出现一座山,在绿叶的掩映中,还露出一个小村庄来。他走进村子,村里人非常热情地招待他,这里淳朴的民风使得陆游十分感动。他感动之余诗兴大发,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《游山西村》。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: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不但描绘了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色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寄予的希望意境。一步一个景,三步一重天。繁花似锦的春天是充满变化的。人生也是如此,当面临困难时,我们要想到,所有的挫折都是暂时的,只要孜孜不倦的努力,前面就会有光明等着我们。
【柳暗花明例句】
唐.李商隐《夕阳楼》诗:“花明柳暗绕天愁,上尽重城更上楼。”
唐.武元衡《摩诃池送李侍御之凤翔》:“柳暗花明池上山,高楼歌洒换离颜。他时欲寄相思字,何处黄云是陇间。” 清.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九六回:“武四思早已不;但见柳暗花明,山青水碧,遍地芊眠芳草,骏马骄嘶。”
【柳暗花明造句】
交流思想要尝试举一反三,换个角度常常可以打开新的思路,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。
我们面对困难的时侯要学会忍辱负重,只要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,总有一天会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。
文档为doc格式